制作小風箏的步驟:
1.剪成長方形,大小根據喜好決定。
2.在紙的兩個邊緣上剪出小三角,作為懸掛點。
3.裁成45度斜面,作為框架。
4.用膠水或膠帶粘貼架框的各個部分,形成四邊形。
如下:
風箏由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發明於東周春秋時期,距今已2000多年。相傳墨翟以木頭制成木鳥研制三年而成,是人類最早的風箏起源。後來魯班用竹子,改進墨翟的風箏材質,直至東漢期間,蔡倫改進造紙術後,坊間才開始以紙做風箏,稱為“紙鳶”。
到南北朝時,風箏開始成為傳遞信息的工具;從隋唐開始,由於造紙業的發達,民間開始用紙來裱糊風箏;到了宋代的時候,放風箏成為人們喜愛的戶外活動。中國的風箏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從傳統的中國風箏上到處可見吉祥寓意和吉祥圖案的影子。
在漫長的歲月裏,我們的祖先不僅創造出優美的凝聚著中華民族智慧的文字和繪畫,還創造了許多反映人們對美好生活向往和追求、寓意吉祥的圖案。它通過圖案形象,給人以喜慶、吉祥如意和祝福之意;它融合了群眾的欣賞習慣,反映人們善良健康的思想感情。
滲透著中國民族傳統和民間習俗,因而在民間廣泛流傳,為人們喜聞樂見。有著二千多年歷史的風箏,壹直融入在中國傳統文化之中,受其熏陶,在傳統的中國風箏中,隨處可見這種吉祥寓意之處:“福壽雙全”“龍鳳呈祥”“百蝶鬧春”“鯉魚跳龍門”“麻姑獻壽”“百鳥朝鳳”“連年有魚”“四季平安”
等這些風箏無壹不表現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吉祥圖案運用人物、走獸、花鳥、器物等形象和壹些吉祥文字,以民間諺語、吉語及神話故事為題材,通過借喻、比擬、雙關、象征及諧音等表現手法,構成“壹句吉語壹圖案”的美術形式,賦予求吉呈祥、消災免難之意。
寄托人們對幸福、長壽、喜慶等願望。它因物喻義、物吉圖案,將情景物融為壹體,因而主題鮮明突出,構思巧妙,趣味盎然,富有獨特的格調和濃烈的民族色彩。例如壹對鳳鳥迎著太陽比翼飛翔的圖案,稱為“雙鳳朝陽”
它以豐富的寓意、變化多姿的圖案,體現了人們健康向上的進取精神和對美好幸福的追求。中國吉祥圖案內容豐富,大體有“求福”“長壽”“喜慶”“吉祥”等類型,其中以求福類圖案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