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囤積居奇成語故事_成語“囤積居奇”的典故出處和主人公是誰?

囤積居奇成語故事_成語“囤積居奇”的典故出處和主人公是誰?

囤積居奇成語故事_成語“囤積居奇”的典故出處和主人公是誰?

 出處《史記·呂不韋列傳》。

 戰國時候,衛國濮陽(今屬河南)有個商人叫呂不韋,來往於當時的各國經商。當他到了趙國都城邯鄲時,得知秦國昭襄王的孫子異人正在趙國做人質抵押,被羈留在叢臺這個地方,而且窮困潦倒。呂不韋便根據他平時做生意賺錢的思想,想把異人當作壹件奇特的貨物積囤起來,好待機發個大財。於是,他回家後問他父親:“耕田的利益有幾倍?”他父親回答說:“十倍。”他又問:“如果扶助壹個人當上國君,掌握天下的土地山河,這種利益有幾倍呢?”他父親笑道:“怎能得壹個人把他扶助做國君呢?若能這樣,利益便有千千萬萬倍,無法估計。”於是,呂不韋便拿出錢來結交了監守異人的趙國大夫公孫幹,由公孫幹介紹認識了異人,並且私下對異人說,他準備拿出壹千金子到秦國勸說秦太子和太子最寵愛的妃子華陽夫人,想法把異人弄回秦國去。異人聽了當然求之不得。

 不久,呂不韋的計謀果然成功,異人逃回秦國,華陽夫人認他作嗣子,太子安國君叫他改名為子楚。後來,秦昭襄王和太子安國君相繼死去,子楚便繼位,稱莊襄王,拜呂不韋為相,封為文信侯。

 後人用“囤積居奇”或“奇貨可居”這個典故比喻把某種貨物或所擅長的學識、技能暫時囤積或隱藏起來,等待好的價錢或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