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是萬物復蘇、生機勃勃的季節,但有些人在春天逐漸變得悲傷,在秋天變得沮喪。這個時候,我們要警惕“抑郁癥”是否已經悄然來臨。
抑郁癥不僅僅是“情緒抑郁”,而是壹種發病率高、復發率高、自殺率高、致殘率高的疾病。據世衛組織2012年統計,全球約有3.5億抑郁癥患者,平均每20人中約有1人患有或曾經患有抑郁癥,終生患病率高達3.1%。根據2010年全球疾病負擔調查,抑郁癥在所有精神疾病中的權重最大,達到40.5%。抑郁癥患者自殺率在10-15%左右,自殺成功率高達15-25%。
心情不好不壹定是抑郁癥。要滿足這8個條件,妳需要找心理醫生
抑郁癥是“頑固、意誌薄弱、執迷不悟”嗎?
很多人認為抑郁癥患者“脆弱內向,無法引導自己”,其實不然。
目前抑郁癥的病因可能有多種,包括遺傳易感因素(多基因遺傳病)、腦的器質性和功能性改變、體內生化系統(如激素和神經遞質)失衡、生活應激事件、人格缺陷、藥物和藥物濫用等。通常,我們認為這些因素中的壹部分或全部***同作用導致抑郁。
至於是不是很多人認為的“生活中的挫敗感”直接導致了抑郁癥,很多臨床上接觸到我們的抑郁癥患者都是無緣無故出現的,或者有壹定的“挫敗感”,但不足以引起如此強烈的情緒反應。“挫折”更多的是作為疾病的“觸發點”,誘發“多米諾效應”。
抑郁癥患者的具體表現有哪些?
目前對抑郁癥的診斷主要依據其臨床表現。如何盡快識別抑郁癥很重要。其具體表現如下:
1.抑郁:顯著而持久的抑郁,抑郁,易哭,缺乏幸福感,典型的早晨重和輕的節奏(早晨情緒較低,晚上緩解);少數患者表現出微笑和內心痛苦,即“微笑抑郁癥”,此類患者自殺風險很高;
2.興趣缺失:對做事不感興趣,沒有上進心,缺乏動力;
3、精力下降:整天無精打采,即使什麽都沒做,還是覺得身體虛弱;
4、思維障礙:思維問題和聯想困難,反應遲鈍,感覺“大腦像生銹的儀器”,難以集中註意力,意識記憶下降;
5.自我評價低:自卑,自責,認為自己沒用,沒價值,甚至累贅;
6.消極自殺:感覺悲觀絕望,生不如死,伴有自傷自殺;
7.行動遲緩或躁動:行動遲緩,避免社交,經常臥床,待在門後;嚴重者,不吃不喝,不說話不動,養成“木訥狀態”;或者表現為煩躁不安;
8、身體癥狀:睡眠障礙,入睡困難,早醒,易睡;食之無味,食欲下降,體重減輕,還食欲增加,暴飲暴食,體重增加;性欲喪失。
如何判斷是正常的情緒變化還是病態的情緒波動?
正常的心理活動遵循人格穩定、客觀現實、社會性和情緒活動內部協調的原則,需要從兩個方面進行比較分析,即當前情緒反應是否穩定與過去壹致的表現,以及當前情緒反應是否與大多數條件相似的人通過橫向比較壹致。
如果壹個開朗、外向、樂觀、健談的人無緣無故地變得孤獨、悲觀、消極,他的抑郁不能用他的成長經歷和生活事件來解釋,但他個人表達情緒的方式是極端的。比如有些抑郁癥患者會用自傷行為來發泄情緒或者獲得快感,而這些方式偏離了社會可以接受的原則,應該被認為是病態的情緒癥狀。
抑郁癥患者有兩種類型,值得特別關註:壹是季節性抑郁癥,即季節性情感障礙。抑郁癥狀在某個季節反復出現,往往在秋冬季節反復出現,伴有食欲增加、體重增加、嗜睡等非典型抑郁特征。但春夏之交癥狀完全緩解,部分患者會在夏季轉為躁狂發作,成為季節性雙相障礙。
另壹種是微笑抑郁癥,患者在說話時壓抑自己內心的痛苦而微笑,即“人前笑,人後哭”。這類患者往往用“微笑”作為偽裝,讓身邊的人掉以輕心,但他們的內心已經跌入深淵,自殺風險極高。
如果出現這些癥狀,趕緊去看醫生,請醫生正確診治。
抑郁癥有哪些治療方法?
目前有有效的抗抑郁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物理治療和心理治療。經過正確診斷和及時規範治療,約90%的患者可以獲得臨床癥狀的全面緩解。
作為患者的家人和朋友,如何對待抑郁癥患者?
首先,不要給病人“掃蕩式教育”,這樣是無效的,甚至病人可能因為沒人理解而病情加重。雖然感受不到患者的體驗,但要盡量去理解和支持患者,建議盡早治療患者,減少抑郁癥帶來的汙名和壓力,防止復發;陪伴患者進行適當的運動和娛樂活動(如唱歌、跳舞、畫畫等)。)來調節自己的情緒。
對於有自殺傾向的患者,是否應該避免談論“自殺”?
對於有自殺想法或自殺未遂的患者,壹定不能談“自殺”。有人認為談論“自殺”會增加患者的心理負擔或導致“自殺”,也有人認為那些想“自殺”的人只是虛張聲勢,引起別人的註意,以為自己不會自殺。有人認為自殺患者“懦弱、不負責任”,這些想法都是錯誤的。對於這類患者,自傷和自殺有時會不受控制地發生。必須告知家屬加強陪護,進壹步了解患者自殺程度,加強預防,防止患者自傷自殺。
其中,要特別註意延伸自殺。這類患者在自殺前,認為自己的親人死後無人照顧,或者可能遭遇不幸或痛苦。因為他們對親人的“愛和保護”,在自殺前殺死親人,然後壹起死去,後果極其嚴重。
抑郁癥目前是壹種非常常見的疾病,診斷和治療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為了抑郁癥中的每壹個生命而奮鬥,我們要行動起來——消除大眾對抑郁癥的誤解和歧視,清除情緒的陰霾,***同打造心靈的藍天!
人心情不好會去看心理醫生嗎?為什麽?
看似平淡的問題流露出壹種嘲諷和不屑的感覺。
可能是被網上的情緒低落給帶偏了。為了吸引總是說自己抑郁的人,他們過著很好的生活,這是對抑郁群體的致命抹黑。
心情不好可以去看心理醫生嗎,因為反而是好事
現實中,再開朗的人,也會遇到不開心的時候。平時的做法是告訴親戚朋友,他們會開導妳,然後帶妳去玩,幫妳放松。如果妳是壹個人,追劇和運動可以很好的消除負面情緒。通常情況下,妳不會因為這個去看心理醫生。
但是,確實有很多人因為心情不好去看心理醫生。第壹,因為普通人分不清心情不好和心理抑郁,心煩意亂的時候容易胡思亂想,覺得自己抑郁,所以會特意去看醫生。其實這是壹個好現象。有這種危機感,可以防止壹些心理問題逐漸擴大。經過專業人士的指導,這種趨勢會直接扼殺在搖籃裏。
第二種情況,經歷挫折後,別人的幫助是有限的。只有當他們想擺脫那些不好的情緒,重新過上正常的生活時,才會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他們可以意識到問題,並試圖做出改變。他們有針對性,咨詢2-5次基本就能解決問題。
在目前的環境下,很多人因為偏見和猜疑,不敢去看心理醫生。真正到了那個階段的問題,積累了壹段時間,壹般診斷為中度或重度。
而且對於普通人來說,心情不好也不太可能去看心理醫生。心理咨詢是按時收費的。壹個小時3、500個小時很正常,還有更高的。如果妳的經濟能力有限,那會傷妳壹次肉,所以妳會經常去那裏。
我們來區分壹下正常人的壞心情和抑郁癥的區別:
1.正常人心情短時間不好,而抑郁時間長。
2.正常人心情不好。抑郁癥壹般比較輕微,而抑郁癥比較嚴重。
3.正常人在心情不好的時候可以調整克服,而抑郁癥則無法自拔。
4.正常人在心情不好的時候可以正確評價自己,而抑郁癥的評價很低。
5.正常人可以彌補心情不好帶來的損失,而抑郁癥意誌薄弱。
6.正常人心情不好的時候需要人際交往,但是抑郁的時候不出門。
7.正常人在心情不好的時候可以有正確的認知,而抑郁癥是很暗淡的。
8.正常人心情不好,對未來還有憧憬,抑郁癥沒有未來。
絕望、孤獨、失去興趣、缺乏生活樂趣、幻聽、記憶力和認知能力下降、思維困難、行動遲緩、過度焦慮、自責,甚至自殘和自殺的想法都是抑郁癥的典型特征,長期存在諸多問題應引起重視。
健康的心理需要良好的環境和健康的身體支撐。預防心理問題最根本的方法是父母從童年開始給予足夠的照顧,樹立正確的觀念,提高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