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象無形:越是大的成就往往越穿透悠遠,越是大氣度的往往越包容萬物。
道理:至美的形象已經到了和自然融為壹體的境界,反倒給人以無形的感覺。
2、大愛無言:偉大的愛都是默默無聞的。
道理:有水平的人都是默默無聞的,偉大的愛都不是說出來的。
3、大道無名:大道,道是至高無上的,沒有形狀的。
道理:無名,是指無形無象的混元大道,因無形無象,所以叫無名。
4、大商無算:生意做的很大的時候,就不能斤斤計較,過於計算利益上的得失。
道理:當生意規模比較小的時候,為了生存要經常對每壹件事情計算得失,求取最大利益,謀求發展。
此文出自春秋時期·老子《道德經》
擴展資料寫作背景:
出自《道德經》“大方無隅,大器免成,馬王堆出土的《道德經》中寫著大器免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這是由老子提出的中國古代文學理論中的壹種美學觀念,意在推崇自然的、而非人為的美。
《老子》認為音樂可以分為兩類:壹類是無為的自然的音樂;壹類是世俗的非自然的音樂。無為的自然的音樂為道的音樂,符合道的特征,是壹切人為音樂之本,無所不在,無所不容。它是最美的,又是無聲的,是音樂的最高境界。人為的音樂雖然是動聽的,但這種有聲之樂的美是世俗的、暫時的,會“令人耳聾”,所以不宜提倡。
據文獻記載,老子靜思好學,知識淵博。他的老師商容教授知識過程中,老子總是尋根問底,對知識非常的渴望。為了解開自己的疑惑,他經常仰頭觀日月星辰,思考天上之天為何物,以至於經常睡不著覺。
後來,商容老師“實乃老夫之學有盡。”推薦老子入周都深造。文獻記載:”老子入周,拜見博士,入太學,天文、地理、人倫,無所不學,《詩》《書》《易》《歷》《禮》《樂》無所不覽,文物、典章、史書無所不習,學業大有長進。
博士又薦其入守藏室為吏。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之所,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書,汗牛充棟,無所不有。”通過這段經歷,老子積累了豐富的學識,也使他遠近聞名。
作者簡介: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壹字伯陽,或曰謚伯陽。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詳,大約出生於公元前571年春秋晚期陳(後入楚)國苦縣(古縣名)。中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公元前551年(周靈王二十壹年、魯襄公二十二年),老子入周王室任守藏室史(管理藏書的官員)。在被推薦入周室效力之前,老子跟隨常樅(商容)學習知識。
公元前535年(周景王十年、魯昭公七年),老子因受權貴排擠,被甘簡公免去守藏室史之職,出遊魯國。在魯國巷黨主持友人葬禮,孔子助葬。時孔丘17歲,問禮於老聃。公元前530年(周景王十五年、魯昭公十二年),老子被甘平公召回仍任守藏室史。
公元前526年(周景王十九年,魯昭公十六年),26歲的孔子適周觀光,拜訪老子。公元前516年(周敬王四年、魯昭公二十六年),老子因所管典籍被王子朝攜至楚國,被罷免守藏室史壹職,回故裏居住。後去往秦國,確切年代不詳。公元前501年(周敬王十九年、魯定公九年),51歲的孔子南至老子故裏向老子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