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釋:抒:抒發,發表。各人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
出自:唐·李翺《李文權文集·陵廟日時朔祭議》:“先儒穿鑿,各伸己見,皆托古聖賢之名以信其語,故其所記各不同也。”
翻譯:先儒穿鑿附會,各伸出自己的見解,都是古代聖賢的名字以信他的話,所以他所記載各不相同的。
示例:據我主意,何不各抒己見,出個式子,豈不新鮮些?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七十四回
語法:動賓式;作謂語;指各人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
近義詞:各持己見、百家爭鳴
擴展資料:
近義詞釋義:
壹、各持己見?[ gè chí jǐ jiàn ]
解釋:持:抓住不放。各人都堅持自己的意見。
出自:宋·錢易《南部新書·乙》:“凡中書有軍國政事,則中書舍人各執所見,雜署其名,謂之五花判事。”
翻譯:凡中書省有軍國政事,時中書舍人執所見,***同署名,稱之為五花判事。
語法:動賓式;作謂語;用於討論問題
二、百家爭鳴?[ bǎi jiā zhēng míng ]
解釋:指各種學術流派的自由爭論互相批評。也指不同意見的爭論。百家,這種觀點的人或各種學術派別。鳴,發表見解。
出自:《漢書·藝文誌》“凡諸子百八十九家……蜂出並作,各引壹端,崇其所說,以此弛說,取舍諸候。”
翻譯:諸子百家的學說都紛紛湧現,各執壹辭,推崇他們所認為的真理,並以此周遊列國著書講學,來博得諸侯的認同。
示例:自春秋末年以來,中國的思想得到壹個極大的開放,呈現出壹個百家爭鳴的局面。 郭沫若《呂不韋與秦王政的批判》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定語;比喻允許各種學術流派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