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時期大涼是大涼國,史稱大涼政權。
隋朝末年,為反抗隋煬帝的殘暴統治,全國各地農民起義此起彼伏。李軌召集本郡知名人士曹珍、梁碩、安修仁等***商大計。大家***推李軌為首領,於大業十三年(617),率兵攻入內苑城,逮捕了隋官謝統師等,結束了隋朝在涼州的統治。
公元617年7月,李軌占據武威後,李軌自稱河西大涼王,建元安樂。次年冬,即唐武德元年(618),李軌正式稱帝,立兒子伯玉為太子,設置百官,史稱大涼政權。
擴展資料:
唐高祖李淵為統壹大計,采取遠交近攻的策略,遣使前來與李軌結好,璽書上稱李軌為“從弟”。李軌也派其弟李懋入朝進貢謝恩,被封為大將軍,遣還涼州,以示信任。李淵又遣使持節拜李軌為涼州總管,封涼王。唐使到達涼州時,李軌已正式稱帝。
為麻痹唐朝以爭取時間,李軌聽從左仆射曹珍意見,效法古代向上國稱臣而不取消帝號的做法,在上書李淵的書中稱自己為“皇從弟大涼皇帝臣軌”,表示不接受大唐封號。李淵大為不滿,將李軌信使拘押,並令吐谷渾出兵進攻大涼。
正在這用人的關鍵時刻,李軌聽信讒言,毒死吏部尚書梁碩,造成人心叛離;又聽信巫婆胡言亂語,大量征術築玉女臺,糜費很大;此時,涼州又遭災荒,餓殍遍野,而李軌輕信隋朝降官之言,封倉停賑,致使朝野內外,人心背離。
由於開國功臣安修仁與在長安為官的安興貴系親兄弟,且往來不斷。安興貴對李軌政權的內部情況了如指掌,主動向李淵提出出使涼州說降李軌,並制定了如不能說降就就地擒拿的策略。安興貴到涼州,李軌拜他為左右衛大將軍,並問其保全涼州之策。
安興貴乘機勸說李軌順應潮流,歸附唐朝。李軌非但不接受,而且懷疑他是唐朝的說客。安興貴見不能說降李軌,就與安修仁密謀以武力解決。安氏兄弟在涼州頗具威望,他們發動少數民族兵馬包圍了涼州城。
李軌被迫率兵出戰,敗入城中,登上城頭觀望,安興貴大聲喊道:“大唐使我來擒李軌,不從者誅三族!”李軌壹看大勢已去,便攜帶妻子登上玉女臺欲自盡,安修仁沖上玉女臺擒獲李軌,裝入囚車,送往長安。武德二年五月,李軌被殺於長安。
李軌從起兵到被殺,前後不到三年,形勢急轉直下,轉勝為敗,政權傾覆,又招殺身之禍,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全局觀念,不具備治國之才略,喪失了應有的警惕,且不能審時度勢,明辨是非,正確處理內外關系,又枉殺忠良。終於使曇花壹現的大涼政權滅亡,在涼州歷史上閃現的帝王光芒迅急熄滅
百度百科——涼 (國號)
百度百科——大涼
百度百科——西涼 (涼州別稱)